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欧雪 深圳报道
1981年,理查德·费曼第一次提出了量子计算的设想。自此,40余年间,量子计算产业热潮兴起,一场大国之间的科技马拉松也由此开跑。
对于量子计算,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就像汽车偏重于短途运输,而飞机可能在远程运输更具优势。量子计算机跟经典计算机之间的区别也是类似的。”量旋科技创始人&CEO项金根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解释。
通俗来说,二者的目的都是提供算力,只是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区别。项金根进一步对比,目前两者的优势也不太一样,在算力需求不大的应用场景下,经典计算机暂还占据上风。而到了算力需求较大的时候,量子计算才能带来更快、更好的结果。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2年)》显示,量子信息技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已成为全球各国政策布局与投资热点。
从全球来看,量子信息投资高度集中在量子计算领域,其中又以量子计算系统硬件制造企业最受追捧,反映出量子计算机研发在整个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技术研发和商业落地“双轮驱动”战略下,量旋科技凭借小型桌面量子计算机的突破创新,已率先在业内实现营收并进行国际化布局,并开始赋能科研教学、药物研发、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诸多前沿领域。
对于量子计算的商业化落地,项金根并不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梦。相反,他认为商业化落地有两波,第一波主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来实现商业化,大概三到四年时间就会到来。至于第二波,等到量子计算机真正突破纠错瓶颈、在更多通用领域超越经典计算机后,整个商业化的应用场景就会多了起来。
(量旋科技创始人&CEO项金根/受访单位供图)
用小型桌面量子计算机“敲门”
“我们要提供的是产品,而不仅是实验室的试验仪器。”在推进量子计算产业化的过程中,从学术界跨越到创业界的项金根直言,产品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项金根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天体物理学博士,后来到哈佛从事博士后和研究员工作。因其妻子——量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曾蓓长年从事量子计算科研工作,两人看好量子计算产业化机遇,随在2018年走上创业道路。
与大多初创企业扎堆产业级的研发投入不同,量旋科技选择了较为容易实现落地的教育级产品进行突破。2020年,量旋科技发布了全球首台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2比特)“双子座”。
这台研发仅花费了400万元的小型桌面量子计算机成为了量旋科技在行业内实现商业落地的“敲门砖”。因定价仅在5万到40万之间,成本低、便携等优势很快吸引了大学、高中、科研馆等科研用户的关注,帮助公司在成立第二年即实现营收。
目前,量旋科技已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产线并拥有三大产品线,包括面向产业场景、提供更高算力的大型超导量子计算机、面向教育场景提供的小型量子计算机和通用量子云平台。
其中,超导量子计算机对标国际上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路线,通过从超导量子芯片、量子芯片EDA、超导量子测控系统,到超导量子计算整机和相关算法与软件的全链条技术研发布局,进而为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模块单元、一体化整机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量子信息领域投融资呈爆发式增长趋势。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0年和2021年投资金额分别达到7亿美元和14亿美元,超过过去10年总和。
在强大的科研背景支持下,量旋科技讲述的产品故事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短短5年多时间完成5轮融资,最新Pre-B轮融资实现总额近亿元,为深圳政府资本和产业资本战略投资,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团队扩充和市场拓展。
对于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发展步伐,“大多企业在发展硬件和软件时是同步进行的,只是侧重点会稍微不同。”
项金根表示,公司目前侧重硬件研发,不过软件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不能等到硬件发展到打败经典计算机再去开发软件,这样时间会白白浪费,甚至会影响整个量子计算的发展进程。
不过,整体来看,量子计算的产业全链条仍需进一步深化。目前,量旋科技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仍然需要在量子比特数量和比特质量两个维度进行打磨,早日向工业级目标迈进;量子云平台还需针对更多场景,持续开发最新的量子算法,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等。
等待两波商业化来临
从全球量子信息产业发展来看,“美国走得比较靠前,而中国属于第二梯队中较领先的位置。”不过,要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项金根向记者表示,中国与国际的发展水平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差距。
《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2年)》总结称,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新型量子密钥分发和星地量子通信实验取得领先,但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相比欧美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整体而言,量子计算方面,目前全球已经跨越了第一个量子优越性(即量子霸权)的阶段,伫立在量子信息产业化前夕,等待着量子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下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阶段到来。
“这是量子计算机能够真正进入产业化的一个前提条件。”项金根解释称,不是这个任务能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就叫产业化,能做与能做得更好更快是两件事。“只有量子计算机在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上比经典计算机更具优势,才能真正推开量子产业化的大门。”
项金根梳理表示,从技术发展以及性价比的角度来看,目前量子计算在以下类别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是跟量子力学相关的微观世界模拟计算问题,比如药物筛选、量子化学、化工新材料研发等;二是网络安全类的计算问题,比如密码的加密、破解等;三是优化组合类的计算问题,比如银行业务、人工智能学习等。
“我最看好的是跟量子力学相关的计算领域,未来几年内或就有相关应用场景进入到产业化阶段。”同时,项金根透露,金融领域对算力的需求也很大,可能是最先通过量子计算获益的行业之一,目前反欺诈、量化交易、期权定价、风险评估等多已开始运用量子科技进行探索。
不过,项金根直言,目前量子计算的专利仍不够多,尤其是量子比特还较少,应用场景多以科研探索类为主。
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美国专利数量领先,申请占比高达56%,中国其次为26%。项金根进一步分析,目前量子计算机仍面临着比特数量、保真度、相干时间、量子噪声的技术标准、算法等需要提升的难题。
根据IBM东京研究中心主任兼IBM全球副总裁Norishige Morimoto表示,IBM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使量子计算机商业化,届时在某些特定领域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超过现有的超级计算机。
对此时间,项金根表示认同。“商业化落地其实有两波。”项金根认为,第一波主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来实现商业化,发展会比较快,大概三到四年时间就能达到,届时会有一些初步的量子计算应用出现。
至于第二波,等到量子计算机进一步突破量子纠错的瓶颈,实现容错量子计算后,整个商业化的应用场景就会多了起来。
“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到时可以应用在千行百业。”项金根称。
(作者:欧雪 编辑:孙超逸)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