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构建综合性储能系统

21能闻曹恩惠 2024-03-06 19:13

“新三样”或在近三年形成超5万亿产业规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北京报道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及《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在世界占主导地位,成为领跑全球的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

今年两会,刘汉元针对构建综合性储能系统,推进低碳中国进程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在刘汉元看来,综合性储能系统是一个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系统。

谈及为何建议加快多种储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发展新型储能,纳入今年的工作任务中。这也是新型储能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86.5GW。其种类主要分为两大类:抽水蓄能,累计装机51.3GW,占比59.4%;新型储能累计装机34.5GW,占比39.9%。

2023年,我国储能装机类型呈现新型储能装机量迅速增长的鲜明态势。这直接导致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比例首次低于60%。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抽水蓄能的比例曾超过77%。

不过,刘汉元认为,抽水蓄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仍然扮演着我国储能体系中的重要角色。而抽水蓄能之所以建设进度缓慢,也有因可循。

“制约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是电价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回报机制。”刘汉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外,制约抽水蓄能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建设周期长,生态环境及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审批困难等。

刘汉元在前期调研时发现,我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并不稀缺,并且我国常规水电站改造资源也很丰富。前者总装机规模约1600GW,分布广阔;后者总装机规模达到422GW,是已建成抽蓄电站的8倍之多。

“通过对梯级水电及不同规模的常规水电进行改造,可形成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刘汉元表示,这样不仅改造周期短、投资小,还能提高现有电网利用率,可以成为未来抽水蓄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前原有的抽水蓄能电站都是偶尔调用,没有每天或每周一定参与调峰调频,因此测算下来储能成本相对较高。”刘汉元还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在0.21-0.25元/kWh,低于其他储能技术。如采用小水库方案,同时合理增加每日充放电次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可降低到0.1元/kWh左右。当前,光伏发电在东部地区已降至0.2-0.3元/kWh,西部地区降到0.2元/kWh以内,二者叠加,光储合计度电成本东部有望降至0.3-0.4元/kWh,西部降至0.3元/kWh以内,甚至更低,完全具备经济性,真正实现光储一体平价上网。”

与抽水蓄能相比,锂电池储能具有系统效率高、响应速度快、选址灵活性大、建设难度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但安全性要求较高。与此同时,这两年来,特别是2023年,随着电池价格不断降低,以锂电为主的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大幅提升,甚至提前两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

刘汉元指出,目前,锂电池储能的系统建设成本已降到1000元/kWh以内,且电池价格还在持续降低。“按年充放电次数500次计算,锂电储能的度电成本可以降到0.1元/kWh左右,同样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

值得一提的是,刘汉元还注意到,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使得车载动力电池也具备了成为储能终端的巨大潜力。

“如能有效利用电动汽车大量闲置时间和冗余充放电次数,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除行驶时间以外,大部分时间在线,成为电网储能、微网储能、小区储能、家用储能的一部分,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反向售电,用电低谷时存储过剩电量,不但为电网稳定作出贡献,还能以市场化方式通过充放电价差获得相应收益,分摊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刘汉元认为。

刘汉元还强调,未来储能所扮演的角色不能与现在进行简单类推而类比。“今天的配储只是偶尔调用甚至从来没有调用,今后的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如何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刘汉元建议,要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要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研发,引导车主参与智能化有序充放电,推动电动汽车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电网储能服务。

“新三样”未来三五年可形成5万亿甚至15万亿规模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工作总结时,肯定了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在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今年的首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绿色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光伏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刘汉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这六大产业;未来产业主要包括6G网络、可控核聚变、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高端制造的一面旗帜。”但刘汉元看来,这个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光伏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十多年前,中国光伏产业处于市场、核心原材料和核心技术‘三头在外’的境地,发展过程中接连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和美欧‘双反’冲击,曾一度陷入发展瓶颈期。从这之后,通过中国光伏企业不懈拼搏、不断创新,持续推动产业规模壮大、技术迭代升级,推动我国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第一大国。”

刘汉元提及,在光伏、风力等能源转型的产业上投资,包括配套的储能产业以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新三样”方面,如果速度控制得好,有可能在近两三年、三五年形成5万亿、10万亿、15万亿甚至更大的产业规模,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使所有投资更健康、更绿色、更生态、更持久。

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民营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民营经济充当着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排头兵。

“从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深刻感觉到了国家支持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家发展的信号、信心更加强烈,感觉到环境在升温、变暖。”刘汉元表示,今天,保护民营企业积极性,认可民营经济价值,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提交的一份议案中,刘汉元建议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光伏电站投资,助力我国“双碳”目标落地。

“国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给予了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的预期,有力提振了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民营企业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中日益居于劣势,指标获取比例日益降低,生存空间日益压缩,生存环境日益艰难,市场也失去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刘汉元认为,长此以往,可能会使行业失去生机活力、创新力和发展后劲,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需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曹恩惠 编辑:骆一帆)

曹恩惠向TA提问

产经版记者

关注能源、制造、文旅酒店、消费。邮箱caoeh@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