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拼经济丨从宁德时代到四大产业集群 追赶者宜宾的现代化之路

城市经济地理李果 2023-02-24 21:10

宜宾开始了新的城市发展探索,从服务于省内或省域经济为主的地方区域中心,向致力于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迈进。

城市拼经济丨宁波“科创突围”战:以顶配架构、顶尖资源补短板 城市拼经济丨南京招商“赛马”拼成效 科技创新重塑经济格局 城市拼经济|杭州重塑开发区竞争力 五大产业集群释放“强磁场”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果 四川宜宾 报道

首次来到宜宾时,迎接章建明的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的城市,宽阔的路、矗立的写字楼,以及工业园区里的标准化厂房。

“这种感觉像是在写字楼里酿出了美酒。”福建商人章建明说,“宜宾像10年前的昆山或者宁波,是一幅火热的建设画面。”

2023年,各个城市都将这一年看作走出疫情影响进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纷纷在开年就提出拼经济、抢发展等目标任务。宜宾也不例外,今年也是这座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

近十年来,宜宾这座位于四川南部、毗邻云南与贵州的城市,发展定位出现多次变化。

“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个在2021年确立下来的宜宾发展新目标,较之此前国家和四川赋予的“川南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等定位,更凸显宜宾的比较优势,亦被学界认为将对宜宾产生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

如果将“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看作新时期宜宾的一道考题,那么宜宾将如何寻找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经济中心城市”定位之变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对标与竞争对象。

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宁德时代落户宜宾前,这座城市通常被用来与同有白酒产业的遵义、泸州、汾阳、宿迁等对比。2019年宁德时代落户后,宜宾与合肥、宁波、无锡等国内一线制造业城市共同出现在各类媒体报道或榜单中,宜宾被看作是一座正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由此,宜宾开始了新的城市发展探索,从服务于省内或省域经济为主的地方区域中心,向致力于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迈进。

不过,此前宜宾的定位局限于四川省内,再高点最多是上江上游。

2016年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宜宾的定位是“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川南是四川省除成都都市圈外,另一个经济重地,还包括泸州、自贡等城市。

2018年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宜宾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显然,“长江上游”涵盖和可辐射的范围更大。

同时,2018年四川印发的《关于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又将宜宾列为四川省内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力求以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四川省整体的经济发展,破解成都经济的“一家独大”。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定位彼此之间并不冲突,如其中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整体上体现出宜宾在不同国家战略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2021年,宜宾又获得新的城市定位。这一年召开的宜宾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较过去以区域发展和经济地理的角度定位城市不同,宜宾的这个新定位包含了“现代化”和“区域中心城市”两个要素。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戴宾认为,我国中心城市可分为全球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和省内中心城市。其中,考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需要在跨省较大区域或国家重要区域板块中起中心主导作用,因而能达到这一定位要求的城市,其经济体量应在5000亿元以上。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结合2022年四川省提出的建设“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要求,宜宾这一“区域中心城市”的表述虽较为模糊,但如果从宜宾“十四五”规划看,在短期内的目标是成为省域中心城市,远期目标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2022年,宜宾GDP为3427亿元,落后于成都和绵阳列四川省第三位。根据宜宾“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若按照这一描述,宜宾或有望在2025年初步达到“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要求。

当下的宜宾,处于省内中心城市向省域中心城市,再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跨进的关键时期。

以2022年宜宾的经济总量来计算,“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要达到8.3%或以上,才可实现4500亿元乃至跳起摸高5000亿元的GDP目标。但宜宾提出,2023年GDP增速预期目标高于四川省1个百分点以上,四川今年的GDP增速目标是6%,由此推算宜宾是7%。2022年宜宾市的目标是8.5%,2021年是9%,即使是在疫情出现的2020年,宜宾的目标也为“全市GDP增速比全省高1.6个百分点以上”。

“2023年的经济增长仍有众多不确定性,预期目标基本与全省同步,也留给了宜宾更大的施展空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当地有关学者并不认为宜宾是“刚刚起步就踩了下刹车”。

探路现代化产业发展

在了解宜宾“区域中心城市”的由来和发展方向后,要解答宜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就放在了对“现代化”的理解上。

通常而言,现代化城市包含产业现代化与治理现代化两方面。产业的现代化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因素。

宜宾产业的现代化是什么,2023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有清晰的解答: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这4个集群的定位也体现了宜宾的城市发展“志向”,其中两个产业定位为世界级,一个国家级,一个领先同类城市。

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白酒产业是宜宾的传统优势产业,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和数字经济则是宜宾近年来才确立的新兴产业,且是宜宾经济与城市发展最为关键的支撑。

“宜宾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人才队伍,区域内有多家重点化工企业,处于动力电池产业的上游,对于该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上述负责人解释称。

该负责人认为,众多企业的到来,一是改变了宜宾原有的产业结构,二是“激活”了整个产业生态,包括劳动力、交通、科技等。

比如,宁德时代的落户,带动了宜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通过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的“油改电”,改善了城市交通面貌,同时推动了当地新能源汽车消费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宁德时代还带来了70多家配套企业,它们在宜宾不同的地区聚集、发展,使得宜宾很多区县的投资环境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该负责人说。

诚然,在引入宁德时代之前,宜宾的“火热”早已闻名,这里出产的煤炭、白酒,甚至当地最特色的面条也以“燃”来命名。如今,宜宾的“火热”,更多体现于快速增长的新兴工业投资上,多以“四大现代工业集群”的方式向外界传递,这又成为整个城市发展定位变化的基石。

如果说宁德时代的落户打开了宜宾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那么2022年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则让更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到宜宾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宜宾也开始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不一样的西部二线城市”的样貌。

招商热情超出预期

关于宜宾如何利用宁德时代的落户构建现代化产业,最常被追问的话题是:宜宾为何能打败众多东部城市,成为宁德时代等众多先进产业的青睐?

对于招商引资的具体方式,宜宾保持秘而不宣的姿态,但可总结的一句话是“宜宾拿出了足够的诚意与热情”,而这份诚意与热情,是一座城市渴望向上突破的映射。

宜宾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招引企业的过程中,对方最关注的是“人要进得来、货要出得去”,即客商和企业高管进出宜宾是否方便,产品从宜宾生产出来后,能否以最小的物流代价发送到全球任何地方。

该负责人举例称,“在招引某汽车厂商的时候,我们提交了一份详细的物流测算表,结果表明,如果对方把工厂迁到宜宾,利用宜宾的水运、公路和铁路运输优势,其每一辆车的运输成本会下降上千元,最终成功促成该企业落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强化宜宾的交通优势,2018年2月和2019年10月,宜宾先后开通了往返南京和福州的客运直航班机,实现了两家大型制造型企业与宜宾签约。

“企业涉及的要素问题,我们都会考虑到,并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努力提升宜宾的营商环境。”上述负责人说,“我们不是招引一个项目,而是在打造一个产业链。”

宜宾当地一名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宜宾无论跟成都还是武汉比,都是“丑小鸭”,但是一个项目到了成都、武汉可能只是一个好项目,但到了宜宾就是核心项目,会得全市的全力支持。

一位曾参加宜宾市招商活动的福建籍企业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宜宾招商所体现出的热情超出预期,“其他城市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好比周末聚餐,宜宾不一样,烹羊宰牛,把家里面最好的东西都拿来招待客人,那感觉像过年。”

人才是最大的产业发展资本

在宜宾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聚焦现代产业的过程中,当地官员深刻理解到一个地区要发展人才的聚集是关键。

数位宜宾政府官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宜宾年轻人的就业去向趋于一致,五粮液是首选,其次是丝丽雅、天原集团等当地大型企业。

地方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高校的专业学科设置以及人才的流动。同时,有宜宾学者持有这样的观点:宜宾的高校是建立在现代产业之前的,这导致很长一段时期宜宾的高校学科设置和产业配套出现错位。

一个例证为,2016年宜宾市委原书记刘中伯在外地进行招商活动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地有没有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彼时宜宾只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无法提供支撑更多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人才供给。

根据2016年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地有普通高校2所,普通本(专)科招生0.78万人,毕业生0.72万人,在校生2.57万人。与之相比,当年绵阳市有高校14所,招生4.59万人,毕业生4.29万人,在校生15.01万人;成都普通高校达到56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79.2万人。

这不仅成为当时宜宾高教资源上的短板,也间接削弱了宜宾的产业竞争力。随后,宜宾开始在高校数量上快速发力,根据2023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二期、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二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二期等建成投用,此外宜宾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申建工作完成教育部备案。

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2年,宜宾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分别达到3.37万人、4.72万人、5.09万人、6.29万人、7万人和9万人。

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宜宾引进的学科和人才,要实现两个“有助于”。第一是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宜宾第一所引入的高校四川轻化工大学,主要为宜宾的主导产业白酒服务,与五粮液共建了中国白酒学院,是四川省的首批产业学院。

第二是有助于提升城市的能级。上述人士称,“如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大学等,在宜宾主要设立的是研究院,以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制为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基础人才上的数量优势,能否真正转换为推进一座城市的智力“动力”?其中重点是基础人才毕业后的本地化任用问题,宜宾如何留住大学生,而非为其他城市作“嫁衣”,宜宾是否有足够的工作岗位、薪酬吸引力以及长期发展的环境,真正产生人才吸引力。

该人士表示,目前宜宾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宜宾将市委人才工作局和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合并,成立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进一步推动了宜宾人才工作的发展。根据宜宾的计划,未来宜宾将重点围绕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四大产业集群需要,构建毕业生留宜就业创业工作体系,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扎根宜宾、服务宜宾,最大程度释放大学城的“人才红利”。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宜宾就去培育,未来产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科宜宾就去设置,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宜宾就主动去提供、建设。

寻找新动能仍需长期施策

从2023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看,今年宜宾的四大产业集群将有更大的发展。2022年,宜宾的四大产业尚未全部实现产出,其中预计白酒产业实现营收1000亿元,动力电池产业实现营收超900亿元,但晶硅光伏和数字经济两个产业则处于培育之中。

2023年,宜宾的计划是力争白酒产业实现营收1100亿元,动力电池产业链实现营收1500亿元以上,成为宜宾另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外,晶硅光伏和数字经济产业也将由投资贡献向收益贡献转移,两个产业力争实现营收350亿元和640亿元。

宜宾的四大现代产业发展,将成为巩固城市竞争力、推进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的关键。但在外界看来,宜宾在未来的竞争中仍将面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第一是经济总量的对手,省内是GDP排名第二的绵阳市,省外则包括GDP百强城市中排名高于宜宾的新乡、宜春、宁德等。第二是发展定位上的对手,宜宾经济要谋求省级副中心城市,GDP规模需要再上台阶。

追兵也在紧盯宜宾。2月21日,排名四川省GDP第4位的德阳市,派出党政代表团赴宜宾考察学习,在被宜宾超越后,德阳已明确提出要“重返前三”。2023年德阳两会上,基于实现经济总量早日“重返前三”目标,德阳提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宜宾当地学者认为,宜宾要想以现代工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城市能级的提升,需要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这二者都是宜宾的短板。以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看,当年宜宾的投入强度为1.4%,仅排名四川省第五位,绵阳达到7.15%,德阳和成都分别为3.30%和3.17%,攀枝花为1.62%。

“面向未来,宜宾在R&D投入强度和产业的高端化上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上述人士称,尽管现在有四大产业集群,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目前仍缺失。宜宾也在研判新赛道,不过新赛道在不断变化,要抓住需要实力,也要有机遇。

有预测显示,宜宾工业产值将在2027年突破万亿元,并达到四大产业集群产值贡献的天花板。因此,宜宾要想再突破,还需要在未来不断发现新的赛道风口,培育和引进新的产业。

这是一个长期施策的过程,四大产业集群也许将为宜宾奠定产业与人才基础,从而诞生下一个具备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产业。

(作者:李果 编辑:李博)

李果

政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跟踪消费领域变化。邮箱:liguo@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