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拼经济|杭州重塑开发区竞争力 五大产业集群释放“强磁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丽华 杭州报道
2023-03-02 10:17

杭州开发区(园区)总数从2018年底的142家整合优化到2021年的16家,数量减少近九成,迈上“少而精”的新赛道。

城市拼经济丨从宁德时代到四大产业集群 追赶者宜宾的现代化之路 城市拼经济丨宁波“科创突围”战:以顶配架构、顶尖资源补短板 城市拼经济丨南京招商“赛马”拼成效 科技创新重塑经济格局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胡丽华 杭州报道   2023年,开年拼经济,杭州立志打好经济翻身仗。

2022年,杭州实现生产总值18753亿元,增长1.5%,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9位,距“2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杭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定下目标,2023年GDP预期增长5%以上,“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

“今年杭州要打好经济翻身仗,开发区(园区)是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实际结果来看,开发区(园区)已经成为杭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杭州全市16个开发区(园区)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财政收入、50%以上的生产总值及60%以上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开发区(园区)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主导产业占比提高到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形成3个千亿级、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各地)都希望把经济做大做强,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角度来看,核心是要改变以前在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方面‘多、散、低’的局面,园区建设是重要的抓手。”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受访专家看来,杭州发力开发区(园区)助力城市拼经济背后,“产业集群”发展是其中的关键词。当前,杭州正聚焦于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这也正是各大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导向。对于杭州来说,要通过做大做强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发挥数字经济“长板”的同时,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抢抓先进制造业机遇,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实现经济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开发区发展按下“加速键”

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是杭州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值为7000万元,至2022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3500亿元。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经过3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杭州拥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经济园区、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成为杭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以及发展现代工业、外向型经济和高教科研的重要基地。

伴随着城市发展格局不断更新,开发区(园区)也在相应“迭代升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杭州从“西湖时代”一路狂奔到“钱塘江时代”,期间,杭州一边积极拓展“开发区模式”的成功经验,一边也在钱塘江南岸开始加速探索培育由人才与技术为核心构成的“高”与“新”产业发展。

有观点认为,当前杭州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迎来了第三阶段,便是城市从投资驱动进入创新驱动的“大城西时代”。坐落于杭州城西的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阶段通过探索“人才+资本+民企”便是其发展的核心打法。

发展模式加速转型升级的同时,杭州的开发区(园区)也一直处于不断整合提升的过程中,数量不断动态调整。杭州市发改委数据显示,杭州开发区(园区)总数从2018年底的142家整合优化到2021年的16家,数量减少近九成,迈上“少而精”的新赛道。

“ 开发区(园区)对城市产业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有更好的地均表现之外,产业的技术等级、产业的创新能力、产业的对外影响力等,可能是更重要的考核指标。”曾刚表示,如今杭州提出五大产业生态圈,在产业发展由“链”向“圈”的进化过程中,开发区(园区)也步入了发展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月13日,杭州出台《实施意见》,围绕杭州打造“产业兴盛新天堂”总目标,明确通过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开放创新引领发展、要素资源统筹发展、产城融合绿色发展和体制机制优化发展推进开发区(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比如在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加强项目招引和产业布局全市统筹,构建由开发区(园区)、高能级战略平台、特色小镇等组成的分级分类产业平台体系。

在推动开放创新引领发展方面,明确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在全市开发区(园区)全覆盖,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

此外,在要素保障方面,杭州将从加强土地集约利用、财政金融支持、紧缺人才全球招引、水电气能源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出到2025年,每年在园内供应标准厂房400万方以上,整治低效工业用地面积1万亩以上,并专项安排2亿元财政资金统筹用于开发区(园区)建设。

曾刚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杭州以开发区(园区)为主体的各类经济发展平台进入到更高水平开放阶段。进一步依靠体制机制创新驱动,破除过往的路径依赖,全面提升开发区(园区)的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同时曾刚认为,除了产业基础、发展空间等硬性条件之外,打造更专业的体系、更优的营商环境等“软实力”正成为助推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色园区崛起产业高地

当前,工业“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步入2023年,不少城市在新年第一会、两会期间都释放出要着重抓工业的信号。

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制造业投资增长15%,力争工业投资1100亿元;安排市重点项目858个、年度投资2060.9亿元,安排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77个。

“对于杭州来说,要去冲刺‘2万亿城市’目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柯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服务业等业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尽管这几年杭州对制造业也越来越重视,制造业总量不断做大做强,但相对而言制造业还需进一步发力。

以2022年为例,杭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5620亿元,同比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87亿元,同比增长2.0%。

2月6日,杭州召开全市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暨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杭州市市长姚高员在会上指出,培育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五大产业生态圈”新增长点,确保实现工业经济一季度指标全线飘红。

杭州迫切需要利用开发区(园区)平台优势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在此基础上,此次《实施意见》也明确了若干举措,如围绕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提出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加速迈进世界级产业集群;以特色产业平台为主要载体推进“一园一主业”发展,到2025年,各特色产业平台主导产业占比增长20%以上;加强全市“一盘棋”统筹。

从上述举措中可见,聚焦赛道谋划和全盘思维是杭州开发区(园区)实现新一轮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其核心要义正是推动产业培育生态化、要素统筹市域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杭州现有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时尚产业等。从各开发区(园区)实践来看,多数园区拥有不止一个主导产业链,基本都布局了多个主导产业。比如,钱塘新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汽车与智能装备等;城西科创大走廊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

“在‘一园一主业’方向引导下,各开发区(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链需进一步加强相关产业规划,加快推动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的规划与布局,提升开发区(园区)产业贡献度、产业集聚度、招商精准度、要素集约度。”柯敏表示。

在柯敏看来,当前杭州在“数字经济+新制造业”双轮驱动的格局下,未来园区的变革也要顺应新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布局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比如近日浙江出台规划明确优先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等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

此外,为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此次《实施意见》中明确加强全市“一盘棋”统筹。如招商方面,绘制全市产业链“招商地图”,推动开发区(园区)联动招商,建立市域外招引项目首报首谈制度。再如跨区域产业转移方面,出台全市产业跨区域迁移管理细则,对需转移、溢出到所在区、县(市)之外的企业和产业项目,实行市级统筹。

柯敏指出,当前杭州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空间有限,需要市域统筹开展跨区域产业平台整合,推动要素资源更高效合理布局,如滨萧、滨富产业合作园等探索,满足链主型企业“总部+创新孵化+生产基地”链式布局要求,进一步提振整体发展能级。

曾刚则表示,当前开发区(园区)之间“集团化”发展趋势明显,长远来看,无论是市域范围内,还是全省、长三角范围内,园区之间应当建立起合作网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互通合作。

(作者:胡丽华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