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论道丨“灯塔工厂”带动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2-19 05:00

周城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日前,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热议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在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下,对于科技与产业融合的问题都高度重视,不敢掉以轻心。主要是因为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应对各类全球共同挑战的有效途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为主题,无疑契合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广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处于我国领先的位置。2023年12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中国已累计有62家工厂入选,而广东则累计有8家工厂入选。“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全球智能制造顶级实力以及工业领域数字化最高水平。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的根基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如自动化、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广东省能够在“灯塔工厂”发展上取得如此亮眼成绩,反映出广东在制造业领域的强大实力和竞争力。

广东的“灯塔工厂”之所以多,首先是因为广东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较强的产业集聚优势和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育和聚集了一批在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如美的、富士康、宝洁等。其次,“灯塔工厂”所需要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基础,在广东也具有较为雄厚的储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也是被广东各类先进制造企业所推崇和追求的。再次,广东盛产“灯塔工厂”,也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强调要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强化智能化基础制造与成套装备、智能制造服务等高端供给,打造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各级政府部门也出台较多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目前,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灯塔工厂”建设总量目标已提前达成,有力地夯实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根据我国“灯塔工厂”情况来看,具有如下共性趋势。一是“灯塔工厂”以全球布局的大型企业为主,包括西门子、海尔、博世等世界500强或世界制造业500强企业,这说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制造业,目前仍然牢牢掌控着引领未来制造业方向的主动权,其他企业必须步步紧跟和快速学习,才能不被甩开距离。二是“灯塔工厂”建设要整合多种数智化模式。获评的“灯塔工厂”大多会综合运用3D模型、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才能有效实现降低故障率、库存周期和运营成本,提升产能和客户满意度的效果,这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开发能力和综合集成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智能化技术单元实现顺畅链接和互动的难度,相比机械化和自动化阶段成指数级的增长。三是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力度大。一些数据显示,45%的智能工厂建设投资规模为1亿元-5亿元,这对任何企业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不可能负担的,只有大型企业有能力进行初次开发建设,并且通过不断复制来降低和摊薄每个工厂的建设成本。

从以上趋势来看,广东培育更多的“灯塔工厂”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推动和支持本土的大型企业作为智能制造的先锋队,对他们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让他们的成功为其他中小企业起到带动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引入全球制造领先企业,让他们在广东建设更多的“灯塔工厂”,通过这些成熟企业的技术引进,带动广东智能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

总之,从“灯塔工厂”的发展可以看出,广东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坚持自主创新,也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没有高水平对外开放,没有高水平人才和投资的进入,自主创新也不可能长期持续。归根到底,广东的优势在于对外开放,根基在于对外开放,出路在于对外开放。因此,广东下一步的对外开放,需要引资和引智、引技并重,让高水平人才和高技术企业,可以低资金甚至无资金进入广东并生存发展。只有这样,广东才能在新一轮的未来全球产业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陆跃玲)